重庆卫生健康移动版

重庆卫生健康 > 一线传真 >

沙坪坝:以超声质控创新推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在第八届全国超声医学质控培训会议上,重庆市沙坪坝区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作为基层优秀质控单位代表,分享了区域超声质控创新经验。数据显示,该区远程超声诊断平台运行以来,累计审核病例46万例,发现缺陷病例1.9万例,其中173例为重大疾病早期征兆,这一成果获得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沙坪坝区超声质控中心主任杨希在《云端赋能,智联基层——基层社区远程超声质控体系探索及建立》专题报告中,系统介绍了该区创新实践。在重庆市超声质控中心专业指导和区卫健委战略引领下,该区构建了以“区域远程超声平台”为核心的技术支撑体系,实现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全程质控覆盖。
“我们建立了事前规范培训、事中实时监测、事后溯源分析的三维质控机制。”杨希介绍,通过这一创新模式,不仅实现了46万例病例的有效筛查,更关键的是及时发现1.9万例缺陷病例,其中173例重大疾病早期征兆的识别,为临床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该区坚持每月PDCA循环质控分析,每季度发布区域质控白皮书,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持续提升基层超声医师的诊断能力。
面对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新要求,沙坪坝区创新性提出“人工智能超声+远程医疗云平台”双轮驱动战略。通过突破医疗数据互联互通技术瓶颈,该区正在探索构建全国基层远程超声联盟。“我们将以‘沙坪坝方案’贡献‘重庆智慧’,为全国基层超声医疗质控提供可复制的经验。”杨希表示。
据了解,沙坪坝区始终秉持“强基层、筑根基”的发展理念,将超声质控工作深度融入区域卫生健康事业“159”发展框架,联通21家基层医疗机构。通过持续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有序下沉。“基层超声质控已成为区域医疗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杨希强调,这一创新实践为打造“沙坪坝,好医生”行业宣传品牌提供了坚实保障。
业内专家指出,沙坪坝区的创新探索不仅显著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其46万例病例的质控实践更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展现了健康中国战略在基层落地的生动实践。特别是173例重大疾病早期征兆的成功识别,充分证明了该模式的临床价值。
(责任编辑:重庆市人口宣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