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是第37个“全国爱牙日”,口腔健康,关乎全身。
綦江区妇幼保健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今天我是小医生”职业体验活动。来自綦江区实验幼儿园的30名小朋友走进口腔科,通过沉浸式学习,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在游戏中掌握爱牙知识。
爱牙护牙,从小做起,那我们如何“吃”出一口好牙呢?饮食中的这些护牙密码你知道吗?
牙釉质是牙齿坚硬的“保护壳”,但怕酸。食物pH值越低,酸性越强(如柠檬、醋、碳酸饮料、酸奶),越易腐蚀牙釉质,使其溶解、变脆。牙釉质无法自我修复,一旦受损变薄,口腔细菌便会分解食物产酸,进一步破坏牙釉质,深入牙本质,导致蛀牙和牙齿敏感。
高糖食物如蛋糕、糖果和奶茶,会为口腔细菌提供“营养”,使其大量繁殖并形成牙菌斑。这些细菌将糖分解成酸性物质,持续降低口腔pH值,不断腐蚀牙齿,逐渐导致蛀牙。
高纤维食物(如苹果、芹菜、玉米)在咀嚼过程中可摩擦牙齿表面,帮助清除牙菌斑,同时刺激唾液分泌,中和口腔酸性,起到清洁作用。而含氟食物(如海带、紫菜)则能增强牙齿的抗酸能力,提升其耐腐蚀性。
食用酸性食物(如柠檬、醋)时应搭配主食,避免单独或长时间含在口中,并减少碳酸饮料的摄入。饮用果汁后建议先漱口再刷牙。高糖食物(如糖果、甜点)应尽量集中在正餐后食用,避免零星进食和睡前摄入。
口腔pH值从酸性恢复至中性需约20-30分钟,因此建议每次进食或饮用后至少间隔1小时,避免频繁摄入零食和饮料,以确保口腔有足够的自我调节时间。
口腔健康,关乎全身。牙周炎不仅影响口腔,更可能通过血液引发全身炎症,增加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风险。病从口入,绝非虚言。保护好牙齿,就是守护全身健康。
(责任编辑:重庆市人口宣教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