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区:医疗资源下沉家门口 健康惠民谱新篇
2025-05-07 09:12 来源:九龙坡区卫生健康委
近年来,九龙坡区聚焦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痛点,努力实现优医下沉、推进数字赋能、提升系统集成,健全完善东西一体、全域现代、优质均衡、高效惠民的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优质资源西进:破解"片区就医"困局
3月18日,九龙坡区妇幼保健院(妇女儿童医院)九龙新城分院正式开诊。
分院位于西部片区核心位置,业务用房面积充足、医疗基础较好,周边人口密集、交通便利,既可有效整合医疗资源,方便群众就近就医;更能辐射带动西彭、陶家、铜罐驿三镇,推动片区妇幼健康管理和服务能力整体提升。
"现在产检就像逛超市一样方便。"西彭镇居民李女士的体验印证着改变。该院创新"1+3+N"帮扶模式,由总院派驻12名专家组建常驻团队,联合中医康复、儿童保健等3个学科组,开展个性化健康管理。针对发育迟缓患儿,首创"中医推拿+现代康复"融合疗法,已帮助83名儿童实现运动能力突破,治疗有效率提升至92%。
在惠民服务上,九龙新城分院也下足了功夫。分院设立妇幼健康管理办公室,每周二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服务周边群众,紧盯母婴安全管理,指导基层医疗机构积极参与适龄妇女“两癌”筛查、生殖健康检查等工作,促进惠民服务提质增效。
数据显示,自该院挂牌以来,开展片区沟通座谈会5次,群体保健指导6次,专家下基层17次,临床诊疗和保健服务群众500余人次,培训讲座9次。
健康站点织网:托起基层网格“医”靠
石桥铺街道高庙社区的卫生健康服务站点,已成为周边居民的"健康会客厅"。这个站点,可提供基础医疗服务。
70岁的王大爷是高庙卫生健康服务站点建成后的首批服务对象,他高兴地说,“这个站点终于修好了,每次路过都在期盼。我走几分钟路程就可以做中医理疗,开降压药也非常方便。”
高庙社区位于石桥铺街道中偏北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仅诊所2家,药房2家,没有公益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属于医疗洼地。为优化配置医疗资源,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享受到公平可及、系统连续、便捷高效的健康管理服务,九龙坡区在全区新增46个卫生健康服务站点,高庙卫生健康服务站点就是其中一个。
九龙坡区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内容,结合辖区医疗资源配置情况、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扩大服务覆盖面,将社区健康服务阵地分为卫生健康服务站点(一类)和卫生健康服务站点(二类)。截至4月30日,累计新增卫生健康服务站点15个,其中一类站点2个,二类站点13个;站点累计接诊536人次,体检5126人,慢性病随访7548人次。
系列机制创新:人员信息多维下沉惠民生
“以前看病要跑大医院,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找专家看病,真是太方便了!”家住九龙坡区中梁山街道的张阿姨欣喜地说。
自从九龙坡区开展医务人员下沉工作以来,像张阿姨这样受益的群众越来越多。
为贯彻落实2024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提出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扩容”精神,九龙坡区创新实施医务人员下沉工作机制,有效破解基层医疗资源不足难题,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据了解,区卫生健康委出台了相关文件,建立健全人员使用、编制、考核、激励、待遇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并将人员下沉工作纳入各单位年度考核内容。近三年,全区共计选派223名高学历、高素质实用人才到区内11家基层医疗机构参与下沉支援工作。
据介绍,以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为总医院,辖区11家基层卫生机构为分院的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进人事、财务等“九统一”管理。通过“九龙坡云医院”智慧平台联通各级医疗资源,为下沉人员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支撑。推行“1+2+X”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将下沉人员融入家庭医生团队,组建团队191个,家庭医生478名,签约服务19.48万余人,重点人群签约率达86.71%,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