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宝宝式”的副作用,可要小心了!——浅谈冬季“低温烫伤”
2024-01-16 08:53 来源: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传统高温烹饪,熟的标准就是里里外外100度,做出的牛肉老而柴。那还有另一种烹饪方式——低温烹饪,不仅能熟,做出的牛肉质地柔软,容易咬断。

冬季来临,寒冷让瑟瑟发抖的我们总想紧贴“暖宝宝”取暖,可怜的肉嘎嘎呀,也要警惕被“低温烹饪”了!

它,就是“暖宝宝”的副作用--低温烫伤!

除了暖宝宝外,热水袋、电热毯、蒸汽眼罩用起来巴适得很。但社交平台资讯中,也可看到有因使用上述物品不当,而造成低温烫伤的案例。

图片

什么是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是指人体皮肤长时间接触(44-50℃)的致热源而造成的慢性烫伤。

人的热感觉具有降温突变时比升温突变时更快达到稳定的特点:温差同为6℃时,进入冷环境,热感觉在1分钟时迅速下降并快速达到稳定;但到热环境时,热感觉需约20分钟才能达到稳定。长时间接触致热源就会导致皮肤出现红肿、水泡、脱皮或者发白的现象。损伤程度与接触时间成正相关。

皮肤表面温度保持44℃6小时可引起表皮基底层细胞的不可逆性变化。49℃热源持续接触皮肤3min后可致表皮损害,超过9min表皮将坏死。

图片

如何预防低温烫伤

1.保护保暖部位

应注意保暖部位的合理选择,避免在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长时间取暖。在使用取暖物品时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例如在热水袋上裹上毛巾或布套。

2.控制使用时间

避免长时间使用取暖设备,尤其要警惕在睡前以及意识不清的情况下持续加热。

3.适当涂抹护肤品

取暖物品易导致皮肤干燥皲裂,可在皮肤上适当涂抹护肤品,如凡士林等,以减轻烫伤风险。

4.注意温度调节

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取暖设备,应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选择适宜的温度档位,禁止将衣物覆盖在取暖设备上。

低温烫伤的处理

低温烫伤后一定要记住“冲、脱、泡、盖、送”五字口诀:

冲:及时对创面冷水(温度20℃)冲洗,持续15-30分钟,以减轻疼痛和减少皮肤损伤。

脱:降温后,小心将贴身衣服脱去,避免衣服与伤口粘连。

泡:将烫伤部位浸泡在凉水中,可有效缓解疼痛并减轻皮肤损伤。

盖: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毛巾覆盖烫伤创面;若出现水泡尽量保护好水泡的完整性,避免感染。

送:如果烫伤较严重或者经过自我处理后情况并未改善,应及时送到医院进行专业治疗。

温水煮青蛙就警示着我们,看似舒适温和的环境蕴含着危机。要降低低温烫伤的风险,关键在于预防。正确使用取暖设备,并注意观察身体的反应。如果不幸发生了低温烫伤,记住五字口诀冷静处理。

希望这个科普文章能帮助大家过一个安全、温暖的冬天。

备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