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区:一个集市与一座城的中医药“生根”记
2025-10-09 08:56 来源:綦江区卫生健康委
刘阿姨在营盘山广场的义诊桌前坐下,伸出左手。她没想到,困扰自己许久的睡眠问题,没去医院排队,就在家门口的这个“集市”上,得到了名医的细致解答。
9月26日至27日,重庆市綦江区“綦彩杏林 智美岐黄”中医药文化集市在此举行。这不仅仅是一场热闹的活动,更是一个观察綦江如何让中医药从“走进”基层到“扎根”基层的鲜活样本。
集市“小体验”,看见理念“大转变”
图片
专家义诊
图片
中医适宜技术体验
“原来中医不只是喝苦药汤。”大学生王杨体验完“火龙罐”后,新奇地在“岐黄新生代”打卡区拍照,准备分享给朋友。在他的认知里,古老的中医第一次和“潮”画上了等号。
在这里,推拿、艾灸、药膳月饼、中药香囊不再是医院里冷冰冰的项目,而是可感、可尝、可玩的互动体验。这场吸引了3000余名市民的集市,其核心目的正是通过形式之变,扭转大众对中医药的刻板印象,为中医药在基层的“生根”培育最肥沃的群众土壤。
“后续,我们会聚焦名科和名医打造,精进诊疗能力,将中医药深度融入健康‘六进’工作,组织中医专家走出诊室、深入群众,为老百姓带来更安全、更有效、更贴心的中医药服务。”綦江区中医院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一条“基层网”,织就服务“大格局”
集市的热闹背后,一张缜密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已在綦江悄然织就。
图片
中医进景区,满足纳凉群众就医需求
在区妇幼保健院,中医药已融入妇女儿童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针灸、穴位贴敷、小儿推拿、产后盆底康复等特色技术,为特定人群提供了更多元、温和的诊疗选择。
石壕镇中心卫生院的一项古典针法技术,让一名长期腹胀反酸、四处求医无果的村民症状得到缓解,也卸下了他沉重的经济负担。家庭医生团队里的中医师定期走进东溪镇的百姓家,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慢性病患者提供上门针灸、康复指导,实现了“医生动,百姓不动”。
从区妇幼保健院将中医药融入女性全周期健康管理,到区中医院将“潮汐式”医疗送进景区,服务避暑群众,中医药的服务触角,正延伸至綦江百姓生活所需的每一个角落。
一堂“启蒙课”,叩开文化“大传承”
如何让“根”扎得更深?綦江的答案是从校园和联盟开始。
图片
图片
市民积极参与中医文化体验活动
区中医院与陵园小学集团共建“惠校医”基地,与重庆移通学院共建文化基地,将中医药的种子播撒在年轻一代心中。他们牵头成立的区中医药服务联盟,则通过“线上授课+线下指导”,将优质资源精准滴灌至36个成员单位,系统提升整个区域的服务能力。
“文化活动是‘引流’,真正的‘生根发芽’,必须依靠基层服务能力的坚实支撑。”綦江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道出了其中的关键。从一次集市的“小体验”,到一座城的“大网络”,綦江正让中医药文化从一种认同,转化为居民身边持续、便捷、有效的健康守护。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