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元能做什么?北碚区用它换回了70个孩子的笑容
2025-04-18 10:04 来源:北碚区卫生健康委
成绩下滑、沉默寡言……当15岁的小袁被诊断为“抑郁症”时,她的婆婆却以为“只是压力大”。直到一项“首诊减免”政策敲开家门,不仅免去了270元医疗费,更让这个濒临崩溃的女孩重获笑容。近日,北碚区卫生健康委推出的“学生心理健康首诊减免”项目引发关注,用“减法”守护成长,为70多名像“小袁”一样心理困境青少年提供帮助,成为那束“照进心里的光”。
休息几天真的会好吗?
在北碚区某中学的教室里,15岁的小袁曾是老师口中的“学霸”,同学眼里的“开心果”。可不知从哪天起,她的笑容消失了。她变得沉默,成绩下滑,甚至偶尔在课堂上偷偷抹眼泪。班主任察觉异常,悄悄联系了小袁的婆婆——这个从小父母离异、父亲残疾且常年在外打工的女孩,一直和婆婆相依为命。
“孩子就是学习太累了,休息几天就好。”婆婆不以为意。但学校的心理普测结果却亮起了红灯:小袁的心理状态已接近“抑郁”。
当“误解”遇上“转机”
“心理问题?不就是想太多?”婆婆的抵触,是许多家庭的缩影。直到北碚区卫生健康委、区教委和团委的工作人员敲开了家门。他们耐心解释:“孩子的情绪和感冒发烧一样,需要专业帮助。”最终,婆婆带着小袁走进了北碚区精神卫生中心。
在这里,一项名为“学生心理健康首诊减免”的政策为这个经济拮据的家庭卸下了负担:挂号费、心理评估、首次咨询等费用全免,共计减免270元。“没想到政府连孩子的‘心病’都管!”婆婆红了眼眶。
“减法”背后的“加法”
小袁的案例是北碚区"学生心理健康首诊减免"项目的典型代表。该项目通过三大机制保障实施:
1.联动服务机制:整合家庭、学校、医院和社会资源,设立心理服务站、成长社团及24小时热线(86022261),提供全方位支持;
2.家庭指导机制:多部门联合消除家长认知误区,引导科学干预;
3.快速转介机制: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就医流程并减免费用。
同时,通过筛查标准化、流程规范化、服务精细化确保质量,并强化人才、能力、资金三大保障。目前,该项目已惠及70余名青少年,减免费用超2万元,切实缓解家庭负担。
如今的小袁,已重回课堂,笑容明媚如初。而北碚区的这束“心理之光”,仍在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
“以前觉得‘心理问题’是矫情,现在才知道,它是孩子无声的呼救。”——一位参与项目的家长说。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