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成渝卫生健康圈” 构建卫生健康发展新格局
2024-01-22 09:39 来源:宣教中心编辑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决策。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的战略定位。2020年以来,川渝两省市卫生健康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成渝地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建设目标,按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推动“成渝卫生健康圈”建设走深走实。
一是共建一体化机制。双方联合成立推动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双方一把手任组长,设置固定专班,互派挂职干部,专人负责推进,制定任务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定期沟通协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同心合力办好合作的事,动员卫生健康各领域、各方面共同参与,构建多方参与、共抓落实的战略推进格局。
二是共推精准化事项。对标对表党中央、国务院交给卫生健康系统的3项重点工作、17项重点任务,联合签署疾病预防控制、基层卫生、医疗管理等12项协议,推进合作向纵深发展。联合成立心血管、呼吸、肿瘤等90多个专科联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牵头联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成功获批国家儿童区域(西南)医疗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华西医院)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设立了分中心,重庆市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入医院”4个和“输出医院”1个,促进医疗服务迈向高质量。
三是共享贴心化服务。“川渝通办”方面,共同推出生育服务登记等2批次11项“川渝通办”政府服务事项,在“渝快办”“天府通办”政务平台开设专区,实现“一次办”、“就近办”、“网上办”,累计服务两地市群众超32万件次。院前急救方面,在重庆渝西、川南地区试点开展“120”一体化服务,统筹川渝跨界毗邻地区“120”应急救援服务;联合启动“无偿献血深度合作暨高竹新区献血屋”,在全国率先建立跨区域献血机制。2022年成渝地区共调剂血液69.2万毫升,保障临床用血需求。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方面,全面推行三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明确三级公立医院互认45项临床检验、67项医学影像检查项目结果,互认临床检验结果389.4万例次、医学影像检查结果85.1万例次。
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开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新篇章,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项市委“一号工程”,紧紧围绕“区域协同化、机制一体化、平台畅通化、事项精准化、服务贴心化”5项目标,协同治理、共建共享,建设“成渝卫生健康圈”,助力打造成渝高品质生活新样板,让两地群众有更多健康获得感。
一方面,加快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医疗服务方面,突出双核引领带动作用,统筹优化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共同争取国家职业病医学中心、国家妇产区域医疗中心,持续推进国家儿童区域(西南)医疗中心建设,推进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在成渝统一建设标准基础上,建设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推进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川渝共建中医药防治感染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建设。新增30-50个中医专科建设项目,提升川渝中医药服务能力。公共卫生方面,全面落实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完善重要医疗物资和药品试剂互济互助机制,探索以“互联网+”等方式开展医疗信息共享和危重病人共治,联合开展跨地区疫情应急处置。
另一方面,持续提升便民惠民服务能力。打造“无胶片城市”,在18个市级医疗机构及5个试点区县开展数字医学影像服务试点,推动成渝影像互认共享。发布“零跑腿”事项清单,持续深化卫生健康“川渝通办”事项,为川渝两地提供便利的办事服务。推动成都、广安等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纳入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范围。在川渝毗邻地区开展120信息系统对接试点,统筹川渝跨界120应急救援服务。
到2025年,成渝地区一体化公共卫生体系、品质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区域卫生健康协作高水平样板初步建成,“大病不出成渝”全面实现。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