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医生 | 从清晨到日暮,“熊医生”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2025-10-31 09:44 来源:沙坪坝区井口社区卫生服
谈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熊医生,居民们总会流露出由衷的信赖与感激。她的诊室,是一方小小的天地,却承载着无数患者的健康希望;她的身影,是那般平凡普通,却用十几年如一日的极致奉献,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医患佳话。
当城市还未完全苏醒,沙坪坝区井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门前的走廊,却已有了窸窣的脚步声和低声的交谈。清晨七点,天光微熹,熊医生的诊室已然亮灯,门已敞开。
对于这“额外”的一小时,熊医生有自己的坚持:“很多老人家住得远,要倒几趟车,早点给他们看完,他们就能早点回家休息。还有些上班的、送孩子上学的,看了病也不耽误正事。”朴实的话语背后,是一颗处处为患者着想的仁心。这一小时,如同黑暗中的灯塔,照亮了那些被病痛困扰、焦急等待的人们前行的路。
午休时分,本是医护人员稍事喘息的机会。然而,在熊医生的诊室,时间仿佛按下了快进键。面对从四川、北碚、九龙坡远道而来的患者,她不忍让他们空跑一趟,一句“不能让他们白跑”,让她五千多个午间在忙碌的诊察中悄然流逝。桌上那个普通的保温饭盒,常常从清晨放到午后,里面的饭菜凉了又热,热了又凉。
更让人心疼的是她“隐形”的牺牲。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她养成了长期憋尿的习惯,一个上午也难得喝上一口水。那个原本用来泡陈皮枸杞茶的茶杯,常常被遗忘在角落,积了薄灰。她把所有的不适与疲惫藏在白大褂之下,留给患者的,永远是那份全神贯注的倾听和温和坚定的诊断。
如果说提前到岗和放弃午休是意志的坚持,那么带病上岗则是信念的闪耀。前不久,熊医生自己患上了重感冒,高烧不退。按照常理,她理应休息养病。然而,想到那些早已预约、满怀期待的患者,她做出了一个让同事和家人都心疼又敬佩的决定——输液上岗。
于是,诊室里出现了这样一幕动人的景象:熊医生一边打着吊针,左手背上的白色胶布固定着输液针头,右手却依然稳健地为患者号脉、书写病历。她的声音或许因感冒而沙哑,但对待每一位病人的耐心与细致却丝毫未减。有病人心疼地劝她:“熊医生,您休息一下吧,我们可以等!”她却摇摇头,微笑着说:“没事,小毛病,大家来看病都不容易,我不能让大家白等。”那一刻,输液架不再是病弱的象征,而是她作为一名“白衣战士”最坚毅的勋章。
正是这份超越了职责本身的付出,赢得了患者毫无保留的信任。每天,都有患者宁愿排队数小时,只为挂上她的一个号。她的号源总是最早告罄,她的诊室门前总是排着最长的队。这长龙,是口碑,更是民心。
诊室那面不大的墙上,层层叠叠挂满了锦旗。“妙手回春,医德双馨”、“仁心仁术,济世良医”——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是一个被治愈的身心,一个被温暖的家庭。七十多岁失眠多年的刘爷爷,在她的精心调理下得以安睡;反复哮喘的孩童,因她自制的敷贴和耐心指导的推拿手法而重展笑颜……患者们说:“熊医生看病,不仅用药准,更能‘医心’。”
在沙坪坝区井口这片土地上,她像一株坚韧的蒲公英,将健康的种子和医者的大爱,随风播撒,深深扎根在每一位患者的心中。她是对“医者仁心”这四个字,最朴实、也最深刻的诠释。
熊医生的事迹,远非一个孤立的个案。她是沙坪坝区倾力打造“沙坪坝医生好”医疗服务品牌过程中,涌现出的最生动、最感人的缩影。正是有这样一群“好医生”的默默耕耘,才让“病有良医”的愿景照进现实,让医患温情在社区基层涓涓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