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盲人节——以爱为光 点亮世界
2022-10-25 08:57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眼睛是人类接受外界信息最重要的器官,通过眼睛,人们才能获得海量的知识,才能领略世界的美丽。没有眼睛,人类不仅不能学习、社交,甚至连生活都寸步难行。所以我们必须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眼睛。

 

而事实上,世界上有10‰的人没能拥有健康的视力,其中盲人4000万到4500万,低视力是盲人的3倍。我国则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国家,约有500万,占世界盲人总数的18%-20%,每年新增的盲人数量高达45万,无论是先天性盲还是后天因疾病或意外造成的盲,都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

 

那么到底有哪些疾病会导致视力下降,严重影响生活呢?在国际盲人节到来之际,重庆市健康教育所联合华龙网邀请到渝北区中医院眼耳鼻喉科主任杨晓琦为大家科普致盲眼病的防与治。

 

图片

图片

 

杨晓琦,渝北区中医院眼耳鼻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重庆市中医行业协会耳鼻喉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中医药学会眼耳鼻喉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医院协会第二届耳鼻喉科管理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医院协会第二届眼科管理委员会委员。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白内障是全球第一大致盲眼病。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又称老年性白内障,是其中重要构成部分,是指在中老年开始发生的晶状体浑浊,阻碍光线和图像进入,引起视物模糊,甚至失明。而晶状体变混浊的过程是不可逆的,只能通过手术将已经浑浊的晶状体摘除,替换为透明的人工晶状体,才能算是从根本上治疗白内障。

 

但是许多老年人讳疾忌医,尤其害怕手术,一拖再拖导致视力持续下降,错过最佳手术时间,最后遗憾终生。

 

眼科医师建议,白内障患者需及时就诊、及时安排手术,才能重复光明。

 

青光眼

 

青光眼也是主要致盲眼疾病之一,有一定遗传趋向,常见脾气暴躁的人身上发生。它是一组以视神经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主要表现就是:剧烈头痛、眼瞳、微光、流泪、视力严重下降,伴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值得强调的是青光眼导致的视功能受损不可挽回,因此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是其主要的防治原则。如果感觉眼睛胀痛、头痛,就一定要及时往医院求治。医生通过眼压、视力等检查,才能给予适当的处理。

 

眼科医师建议,青光眼高危人群每年进行眼健康检查以排查风险。

 

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

 

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约4%,如果病史在20年以上,Ⅰ型糖尿病99%,Ⅱ型糖尿病60%以上就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被称为眼睛的“隐形杀手”,这是因为病变初期往往没有任何症状,眼睛不疼不红,当视力轻度下降时,患者也会以为都是些小毛病,从而掉以轻心。

 

随着病情发展,当产生视物模糊、眼前黑影飘动、视物变形等症状时,病变就已经很严重了,失明随之而来。

 

眼科医生建议,患糖尿病5年以上且未发现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应每年检查一次,发现视网膜病变的则缩短检查周期,非增殖期每半年检查一次,增殖期每三个月检查一次,定期检查。早发现早干预,以最大化地保留现有视力。

 

高度近视导致的眼底病变

 

高度近视,是指近视度数在600度以上的屈光不正状态。该类患者,其眼球前后径明显变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眼球凸出来了”),眼球壁变薄,使视网膜和脉络膜萎缩,视网膜变薄变性,出现裂孔。加上玻璃体液化,使液化的玻璃体通过裂孔进入视网膜下,导致视网膜发生脱离,还可以使黄斑部脉络膜小血管受到牵拉而引起破裂,造成黄斑出血。若出现上述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等情况,视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建议尽早到医院就诊治疗。避免耽误病情。

 

眼科医师建议,高度近视患者不宜从事跳水、蹦极、过山车、足球、篮球等可能使眼睛遭受意外伤害的剧烈运动。定期检查眼底。高度近视应做到至少每年检查一次眼睛,度数越高以及中老年患者,应提高检查频次。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该病是发达地区50岁以上常见的致盲眼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发病率逐年增高。黄斑区是视力最为敏锐的视网膜结构,一旦黄斑受损,会出现中心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患者看东西歪歪扭扭,时大时小。

 

因此眼科医师建议,一旦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就必须及早往眼科医院进行OCT 、眼底造影等检查。

 

角膜病

角膜病尤其是位于角膜中央的病灶,严重影响视力,是我国主要的致盲病之一。主要有炎症、外伤、先天性异常、变形、营养不良和肿瘤等。其中感染性角膜炎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角膜富含神经末梢,感觉敏锐,所以多数角膜病变都导致头痛和畏光。

 

眼科医师建议,一旦出现眼红、疼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状,需及时往医院救治,予以规范化治疗。

 

杨晓琦主任在这里提醒大家,眼睛致盲的眼病还有很多,如葡萄膜炎、沙眼等。多数致盲情况可以避免或者治疗,但是需要前往专业机构通过专业的诊疗操作才能降低致盲率。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