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援藏医疗专家刘军激情献高原热血铸忠诚
2019-12-25 13:55 来源:宣教中心

7月21日,周日一早,在西藏昌都地区唯一一所三级甲等医院一一昌都市人民医院的放射科,重庆市第三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队首席专家刘军仍然像往常一样,来到医院加班工作。

“今天仍然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舍不得这里啊,这个科室的一点一滴都凝聚着我的心血,这里是我的第二个家乡。”刘军说,她现在想得最多的反而是如何“不走”,人即使回去了,但技术和援助却不能离开,希望帮扶的这座桥梁永远畅通。

2017年12月10日,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放射科主任刘军响应党的号召,作为首席专家与重庆市第三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队其余19名队员一起来到了西藏,执行为期一年半的组团式医疗援藏任务。尽管她当时已经是主任医师,家里的孩子正处于即将中考的关键阶段,父亲刚刚去世,80多岁的母亲才完成股骨骨折手术,但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她在短时间内迅速调整好状态,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及故乡,到一个高于她以前生活地海拔3000多米的环境中去生活和战斗了18个月。一年半的时间转眼过去了,刘军和医疗队队员们即将回到重庆,他们会把援藏的接力棒交给下一批援藏专家们。

“连续2个月失眠,反而坚定了申请课题的愿望”

“从我踏入西藏的土地所感所见和进行第一场援藏教育开始,到我扎根在昌都工作的每一个日日夜夜,我以我能成为组团式医疗援藏队伍中的一员而骄傲。对于我来说,尽全力帮助藏区群众、提升当地医疗水平,也算是部分实现了我幼年时代的英雄梦。”刘军说,真正来过、努力过、奋斗过,才让她深刻理解到肩负祖国重托、用自身知识去守护一方疆土的那种家国情怀。

援藏是一条艰辛路。刚到藏区,强烈的高原反应,让刘军一度心慌、气促、头晕头痛,12月昌都寒冷干燥的天气,更让她极不适应。入藏以后,刘军克服长期失眠的痛苦坚持工作,她曾经连续2个多月失眠,需要靠安眠药才能入睡。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刘军时常用这样话来给自己鼓劲,她说,困难有时候反而能激励一个人的斗志。失眠这个烦恼反而坚定了她要努力申请课题的愿望,想针对这种高原性睡眠障碍做些研究工作。在昌都的一年半中,刘军克服了各种困难,乐观开朗、干劲十足的完成了诸多工作。特别是在医疗任务较重和科室建设繁忙的时候,她时常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周六周日也时常像平时一样上班加班,尽管工作强度非常大,但她努力克服了各种困难,在科室作好了表率作用,工作中从无半天缺席。以她的话来说,忙起来、专注起来,有时候反而感觉好受点。

“老太太看病更方便了,是我最自豪的事”

昌都市有一位名叫能巴的70岁藏族老太太,因胸前区疼痛数年,多年前被诊断患有心脏病。她每隔一两年就需要到医院做冠脉血管CT成像复查,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用药方案,但昌都市以前不能做这样的检查,每次她都只能选择到四川或者附近的省市检查。

她曾在内地一医院做冠脉血管CT成像,因心率过快成像效果不佳,耽搁了很多时间。所以到了2019年,当听说昌都市人民医院开始能做冠脉CTA后,她很快便来就诊,看着做出的清晰漂亮的图像,她连连感谢着说,以后再也不需要跑那么远、来回折腾着去做检查了。

“帮助就诊群众看好病、更好解决当地百姓看病中的实际问题,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刘军时常鼓励科室的年轻医生们不断创新,她说只有科室不断扩大诊疗范围,开展新技术,不断提高诊断水平,才能够真正的帮到临床及患者。

据了解,刘军来到昌都市人民医院一年多来,该院放射科服务病人量明显增多,2018—2019年CT检查平均工作量为每月1800—2200例,较前一年工作量增加了约30%。最为重要的是,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临床及病人需求,在当时设备较为陈旧的情况下,她不断克服硬件及软件困难,开展新技术20余项,开展血管扫描的智能跟踪技术引导全身各部血管的成像,如肺动脉血管CTA、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脑血管、下腔静脉、门静脉CT成像等,将影像检查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2019年4月,随着64排新螺旋CT投入使用,大批新技术得以更高质量的开展,如新生儿食道发育异常的空气成像、心脏冠脉成像、支气管动脉成像、颈部血管成像、使全身末端小血管成像成为现实,进一步扩大了诊疗范围,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信息。

一年多来,该院放射科增强扫描、血管检查的比例明显增加,由2017年一月不到1-2例增加到现在每月20多例,增强检查增加十多倍,极大提高了患者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刘军自豪地说,现在该院临床科室对放射科的依赖度及对诊断结果的信任度逐渐提高,因诊断不明转内地的患者越来越少了。

“那个孩子逐渐好起来,是我最高兴的事情”

2018年4月的西藏,天气依然寒冷。有一天,在同一个医疗队援藏的李医生告诉刘军,有个刚出生几天的婴儿,进食奶后呕吐明显,而且呛咳厉害,他们考虑可能有食道闭锁,还可能伴发其他畸形,但需要检查来证实,明确为何种畸形,以便明确是否能手术治疗。

对于一个刚出生几天的孩子,加之营养不良,身体瘦小又软弱,根本无法很好地直立配合检查,这样的后果就是进行了检查也可能因图像不清而得不出明确结果。刘军正将这个情况跟李医生沟通,但转头看见了孩子的父母正用无限期盼的眼神望着她。

“我有很多很多的担忧,但看着眼前这小小的生命,我觉得再怎么困难,都要努力试一试。”刘军说,检查前她和儿科医生们仔细商量了如何避免小孩呛咳,如何让显影更清晰。她反复向孩子父母解说如何配合完成这次检查,但那对老实的藏族父母并不能很好理解医生的意图,一会儿挡住检查视野,一会儿又把孩子蜷成一团,始终完成不了检查。

为了避免长时间耽搁使孩子受凉、为了减少孩子的痛苦,尽快获得准确的检查结果,刘军亲自走到检查台前帮助完成检查。她低矮着身体,在检查机器前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反复向这对夫妻示范,语言不通就用手势,协助他们配合孩子做好检查,终于准确地完成了影像检查,获得了满意的图像。

经过认真阅读影像图像,最终诊断这个小婴儿为先天性食道中段闭锁,且与气管相通。之后,孩子被紧急转送至重庆市儿童医院手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一年过去了,孩子已经健康长大一岁,前些时间孩子再次来医院进行食道术后复查,运用CT食道空气成像明确孩子食道无狭窄闭塞,已经通畅无阻,且与气管无异常交通。

“看着这个小小的生命健康地成长了一岁,我心里由衷感到高兴,希望我们的付出能让她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刘军说,作为一名医生,看到患者能够在大家的努力下逐渐好起来,是最开心的事情。

“年轻医生能够成长起来,是我最欣慰的事”

2018年3月的一个夜晚,刘军加班结束,正在打车回宿舍的路上,看着就要到了,她的电话却响了。

“刘主任,我是普外科的值班医生,请尽快回医院一趟,这边有一个急诊病人需要您的诊断!”

“好的,马上回来,患者啥情况?现在情况如何?”

“患者22岁,藏族女性,刚刚生产,腹胀、腹痛一天,正在进行急诊腹部CT,可能要急诊手术,急需你的明确诊断 ”刘军立即叫出租车司机掉头回医院,一边电话详细询问着患者病情。

该患者刚分娩完2天,持续性腹痛,腹胀,刘军回到科室,看着患者乱糟糟的腹部影像,心里也泛着嘀咕,这类病人在内地大医院诊断也是比较麻烦的,而且检查时值班医生没有进行常规腹部准备,肠内积气、肠管扩张,腹腔积液很多,肠壁明显肿胀,扭曲在一起,严重干扰影像诊断。诊断不明确,外科医师是不敢冒然上台手术的,此刻,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了刘军身上。

很快,刘军集中精力仔细在上千层图像中逐层寻找有用信息,用丰富的急诊诊断经验,终于找出问题所在:该患者为较少见的右半结肠扭转,肠坏死,需要紧急手术,否则将危及患者生命。当晚普外科的援藏专家也在医院等候着,得到诊断结果后连夜上台手术,为该患者做了右半肠切除手术,经过快速、正确的治疗,在大家的协力合作下,该患者终于在数天后康复出院。

“节假日及夜间被叫回医院的次数己记不清楚了,甚至回家休假的时间也能收到会诊的图像。”刘军说,最开始的几个月里,这类突发紧急情况几乎每周都能遇到,在经过多次复杂、紧急病例的处理后,刘军意识到,尽快培养科室的年轻医生逐渐掌握对疑难病症的诊断,能独立解决这类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她说,培养留得住的人才,认真做好“园丁”,教会当地医疗队伍带不走的技术,是她援藏的最终目的之一。

一年多来,每次急危重症的诊断后,刘军都会把可能误诊、漏诊的难点记录下来,再定期抽时间组织科室进行业务学习,不断地引导年轻医生们学习。刚到昌都工作,刘军就与科室2名年轻医生签订了师带徒协议,制定了带教培养计划。她通过业务学习、读片、疑难病例讨论、定期考核等方式培养年青医生,每周坚持在科室开展疑难病例讨论,进行病例随访,不断增加诊断的准确性,每3月进行一次科内考核,课程培训有计划性、规范性。

她的培训工作不是一味由她个人枯燥讲解,是按照“我讲你听、你讲我听;我做你看、你做我看”的方法,实现科室人员自行讲课零突破,使得科室每位医技人员都有锻炼、展示的机会。一年多来,大家在制作PPT的过程中夯实基础,在授课中提升语言能力和自信心,年轻医生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

经过有目的地传帮带,昌都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急危重症的诊断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现在周末有急诊,值班的医生们大多都能应付自如,周一给我汇报时候,我心里面简直太愉快了,不是因为能多休息半天一天,而是看到了他们持续的成长。”刘军说,现在科室的年轻医生己逐渐掌握了对很多疑难病症的诊断,能自行诊断越来越多原来不能识别的危急重症,如食道破裂、肠扭转、早期主动脉夹层等,这是离开昌都前,刘军最感欣慰的事情之一。

“我们的付出和努力得到肯定,是最光荣的事情”

2019年7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作为昌都市人民医院放射科的“以院包科”医院,为了进一步持续有效的帮助该院科室成长性建设,在以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马渝院长为核心的领导团体关心及大力支持下、排除重重困难,决定为昌都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免费安装远程诊断设备、并免去会诊费用,这是重庆市对口援建西藏昌都的一个有力且实际的支持。

“精准医疗,影像先行,没有准确的诊断,就没有准确的治疗。”刘军说,建设远程诊断设备和会诊机制,这一做法真正是想当地医疗建设所想,在完成远程诊断设备的安装调试后己开展2例会诊病例,系统运行已经步入正轨。

此前昌都市没有一所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上半年,刘军一直在为昌都市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努力。那段时间,除了日常工作,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她完成了众多文件、条款的梳理工作,共梳理包括医生技术质控制度、报告及时发放制度、危急值上报项目、疑难病例讨论及随访制度等条款100余条。在她的指导和带领下,整个科室同事们一起准备三甲资料、修订不合理的制度、规范各种不合理的表格,把报告质量控制表格、技术质量质控表格、疑难病例随访表格、业务学习记录等进行了较好规范,添加交班本的内容,还在科室开展各种应急演练,包括碘造影剂过敏抢救、心肺复苏、消防、辐射演练等。同时,刘军还作为专家认真督导了全院相关科室的三甲资料准备,与全院职工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最终取得三甲创建的胜利。

2018年11月,为了对更多的群众们进行健康宣教和指导基层医院提升业务水平,刘军还下乡到左贡县人民医院等地开展医疗帮扶、教学授课等工作,并同时指导该县医院进行二级甲等医院创建,帮助他们解决在现实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及问题。

在援藏的一年半时间里,刘军和医疗队队友们还多次走出医院,到街道社区去义诊,让西藏人民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在面对大量为当地群众体检、农牧民群众包虫病、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多指畸形等筛查任务时,她都主动加班,毫无怨言,为临床及时解决诊断问题,为当地医生作处表率。

刘军以其优秀表现获得了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队2018年度、2019年度优秀党员,2018年度昌都市人民医院优秀个人,昌都市卫生援藏工作先进个人,昌都市优秀援藏干部人才等诸多荣誉称号和嘉奖,并在西藏自治区援藏征文比赛获奖。谈及她获得的荣誉,刘军谦虚地说,荣誉其实都是大家一起努力做出来的,最光荣的事情不是所谓的光环加身,而是藏区群众们实实在在的肯定。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