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卫生健康移动版

重庆卫生健康 > 疫情防控 >

把中医的种子,种进下一代心里!重庆这样做→

“戴上VR眼镜,仿佛真的站在古代药田边,跟着李时珍辨认草药,太有意思了!”9月21日,重庆中医药学院内的“VR本草冒险”体验区里,一名小学生摘下设备时,兴奋地和同学分享。当天,以“名医故里学名医”为主题的重庆市2025年校园中医药文化主题日活动在此举行,近400名师生、家长与名中医、非遗传承人一道,在“传统+科技”“知识+趣味”的双重赋能下,解锁中医药文化传承新体验。
图片
构建“三位一体”传承机制,推动中医药真正“驻校园”
本次活动最大的创新,在于跳出传统单次活动框架,系统构建“现场教学—沉浸体验—常态课程”三位一体教育路径。活动当天,重庆中医药学院附属小学、附属中学正式揭牌,标志着中医药文化传播有了长期校园阵地。学院负责人介绍,已为附属学校开发中医药系列标准化课程,涵盖药材识别、养生常识、名医经典等内容,并由专业师资定期入校授课,同时组织学生进入大学开展研学,实现“大—中—小”一体化教育衔接。
图片
据悉,系列中医药文化课件同期上线重庆市智慧教育平台,面向全市中小学开放使用。中国中医药报社现场授牌附属中小学为“中医药文化特色学校”,进一步强化资源支持与品牌背书。
国医大师孙光荣亲临现场,以“中医药是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主题,为师生带来一堂深入浅出的微课堂,从文明高度解读中医哲学与实践智慧。
 
“先跟着医师摸自己的脉搏,再用智能脉诊仪测,屏幕上马上出了波形图,和医师说的‘气虚体质’一模一样!”在中医诊疗体验区,璧山中学一名高二学生完成“智能脉诊”体验,就拿着AI体质报告向同学展示。
图片
图片
活动打破传统科普的“展板式”局限,以“人+机”双向互动构建沉浸式场景。在“传统诊疗传承站”,重庆市中医院的中医师为学生免费做体质辨识,手把手教大家按揉足三里穴位缓解疲劳。
“以前觉得中医离我们很远,今天又把脉又用机器人艾灸,才发现中医既传统又新潮。”参与体验的学生说,她还把自己的体质报告拍下来,打算回家和父母分享养生建议。
 
投壶对应“望、闻、问、切”,拼图解析“八纲辨证”,蒙眼闻香辨识中药……活动巧妙将扁鹊、张仲景、李时珍等十大名医IP转化为互动游戏,学生们手持打卡册,逐一挑战集章,换取中医药主题盲袋礼品。整个过程趣味横生,不少孩子为完成任务,反复记忆名医贡献、理解辨证逻辑,无形中掌握了许多课堂难以讲透的中医概念。
操场上,燕青门少儿武术虎虎生风,八段锦教学舒缓舒展,动静之间诠释中医药“形神兼养”的理念;中医药文化馆中,药材标本、古籍器具、经典方剂展示,则让学生与家长近距离感受中医药的深厚历史与实用价值。
图片
“孩子以前对学医没概念,今天看了药材标本,听了名医故事,说以后想了解中医药专业。”家长张女士笑着说。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主题日不仅是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一次尝试,更是体系化推进中医药教育融入国民教育系统的关键一步。未来将持续联合市教委,推动各级中医医疗机构与中小学校结对共建,优化课程与活动设计,并广泛收集师生反馈,实现资源持续更新与体验不断升级。
(责任编辑:重庆市人口宣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