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的昌都小伙绕吉(化名)因极重度脊柱侧弯后凸畸形,背后隆起一个接近180度的“驼峰”。近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重医附二院”)脊柱外科矫形团队的帮助下,他终于实现了“挺直脊背”的夙愿,身高也从术前的167厘米增长至183厘米。
在旁人眼中“奇怪”的体态,让绕吉的每次呼吸都如同“戴着铁链跳舞”。167厘米的身高,禁锢了他30年无法挺直的人生。1岁多时,家人就发现绕吉双肩不等高,但一直未能接受规范诊治。随着年纪增长,他的脊柱仿佛被无形之力折弯,逐渐弯曲成U形,背部“驼峰”日益凸出,胸廓也愈发扭曲。身体的异样使他越来越内向,生怕迎上他人异样的目光。
去年,绕吉频繁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辗转多家医院都因“手术风险太高”被拒。绝望之时,重医附二院脊柱外科的赵登医生接诊了他。
检查结果显示,绕吉的脊柱侧弯已近180度,脊髓严重受压、紧贴椎弓根,胸廓畸形持续压迫心肺。该院脊柱外科副主任楚磊教授称,如此严重的畸形若直接手术极易损伤脊髓,风险极高。经反复讨论,团队决定先进行头盆环牵引治疗——在头部与骨盆安装支架,通过缓慢持续牵引拉伸脊柱,增强脊髓耐受性,同时进行肺功能训练,为手术做准备。
长达八个多月的牵引中,绕吉日夜佩戴支架,呼吸日渐顺畅,腰背也越来越直。一向沉默的他,脸上渐渐有了笑容。但医生们清楚,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若仅矫正脊柱而不处理胸廓,变形肋骨仍会压迫心肺,甚至危及生命。脊柱矫形团队多次组织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康复科、呼吸内科等会诊,全面评估风险。“他已经苦了三十年,我们不仅要救他,更要让他有质量地活下去!”楚磊教授语气坚定。团队最终确定了“截骨矫形术+胸廓成形术”的联合方案:将脊柱安全“捋直”,并切除部分变形肋骨,重塑胸廓,让心肺“松绑”。
手术当天,团队奋战9小时。他们细致分离粘连组织,在严重旋转的椎体中精准植入17颗螺钉,切断12根变形肋骨,并植入U形棒稳定胸廓……每一步操作都如履薄冰,却又冷静而稳健。医生们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汗水湿透手术衣,但无人松懈——他们甚至,手中托着的是绕吉三十年的期盼。
为验证脊髓神经功能安全,手术结束前需进行“术中唤醒”。因绕吉不懂汉语,医生张钟术前学习了简单藏语。“刚把哟!(动一下)”医生大声唤醒他,引导配合检查。随着绕吉缓缓完成下肢动作,所有人心中的大石终于落下。
手术圆满成功,绕吉的脊柱恢复正常的生理曲线,胸廓得以重建。9月1日出院当天,他向团队献上哈达,通过翻译激动地说:“以前我只能看见脚下的路,现在我能望见远方的山。谢谢你们,让我重获新生!”他眼中泪光闪烁,满怀喜悦与感激。
此次手术是重庆首例成功实施的180度极重度脊柱畸形联合矫正手术,不仅是医学技术的突破,更是一次生命重建,彰显了重医附二院在该领域的综合实力。每一例重度畸形患者的治疗,都是对医学极限的挑战。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脊柱—胸廓—心肺”整体治疗模式的探索,助力更多“折叠人”挺直脊梁、拥抱新生。
(责任编辑:重庆市人口宣教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