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卫生健康移动版

重庆卫生健康 > 疫情防控 >

重庆三级转诊体系破解“特殊”儿童接种难

“不用再为孩子能不能打疫苗发愁了,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专业的评估和接种服务。”近日,家住重庆市万州区的阳阳(化名)顺利完成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其家长高兴地说。之前,阳阳无诱因出现两次抽搐、头颅核磁共振显示低密度灶,未能按时接种百白破疫苗。待阳阳情况稳定后,家长带他来到万州区妇幼保健院接种门诊咨询,接诊医生详细了解病史、认真评估后,为阳阳接种了百白破疫苗。
为解决早产儿、过敏儿童、免疫功能异常儿童、处于某些疾病状态的儿童等特殊健康状态儿童接种难题,近年来,在重庆市卫生健康委、重庆市疾控局领导下,重庆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团队精准发力,构建并完善预防接种三级转诊体系。
自2017年起,重庆市疾控中心指导6家市、区级医疗机构设立接种门诊,加强与基层接种点的联动。2024年底,全市“2+4+N”预防接种三级转诊体系得以完善,实现“基层初筛—区县评估—市级会诊”。其中,“2”是指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市妇幼保健院2家市级医疗机构,“4”是指涪陵区、九龙坡区、万州区、黔江区的4家区级妇幼保健院,“N”是指N个基层接种点。截至今年4月,市、区级医疗机构依托该体系开展评估服务7000余人次,完成接种2000余人次。
依托重庆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新增的“特殊健康状态儿童基本信息”和“预防接种转诊”模块,重庆市疾控中心实现了接种信息跨区域共享与全程追溯。通过扫描评估单上的二维码,接种单位可随时查询儿童在上级门诊的评估结果,上级门诊也能实时调阅健康档案,避免了重复检查。
据了解,为保障接种过程的规范性,重庆市卫生健康委于2023年2月印发《重庆市接种单位规范设置指导意见(2023年版)》,对特需接种单位环境、人员资质、信息化管理等提出相关要求。目前,全市已有1.4万名持证上岗的接种人员,每两年需参加一次专业考核,为预防接种三级转诊体系的运转提供了坚实支撑。
(责任编辑:重庆市人口宣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