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多模式的医养结合获群众点赞
2019-01-11 14:33 来源:新华网

     1月11日电  2018年3月1日《重庆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开始施行。明确规定保障老年人健康权益,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健康优先便捷服务,卫生健康等部门应当支持在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作为发展和保障民生的重点,重庆市规划先行,制方案、出政策、完善服务体系、加强部门协作……保障了不同形式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多模式的医养结合获群众点赞。

    王大爷一到冬天肺气肿病就会复发,几乎离不开医院。“医养结合模式尤其适合处于大病康复期、慢性病、易复发病等有医疗需求的患者,以及在传统养老模式中无法得到良好照料的失能、半失能及失智老人。”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通过探索养老机构开设医疗机构,公立医院创办养老机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协作等方式,正在实现“养老院内能看病,医疗机构内能养老”。

    重庆市沙坪坝区井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全市较早设置养老功能的基层医疗机构之一。井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医疗、护理、保健、娱乐等功能于一体,常年入住老人110人,入住率已达100%,其中失能老人占比85%。

    井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杨强介绍,老人生病时可直接到医疗区接受治疗,如果病情加重,还能通过“绿色通道”及时转往上级医院治疗,等病情好转再转回卫生服务中心。如今,此类医疗机构开办护养中心的“医中有养”模式,正在重庆多地开花。

    与此同时,养老机构和医院合作、医院进驻养老机构的“养中有医”也是重庆医养结合新模式之一。如大足区邮亭镇敬老院与镇中心卫生院合作,卫生院在敬老院设立门诊部。平时老人得病可到门诊部看病拿药,老人有急症,还可以通过“绿色通道”直接住院。同时,医疗机构还定期安排医护人员上门对养老机构开展健康教育讲座,进行常规健康体检,指导康复治疗等。据悉,目前,全市医养结合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形成了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养协作、居家医养四种模式,医养结合机构总数达到154个,医养结合床位数达2.54万张。

    其中,医中有养模式,全市提供养老照护和长期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33家,护理院(站)26家,康复医院15家;养中有医模式,全市举办或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有80所,占养老机构总数的7.16%;医养协作模式,全市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协议合作签约553对;居家医养模式,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推动医养结合服务进社区、进家庭。

    按照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的“9073”的养老格局特点,重庆还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将医养结合服务向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延伸。

    在大山深处的云阳县南溪镇,76岁的刘大爷选择在家中养老,但他依然感受到了正在发生的变化。“我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以前去医院打个针,需要两个家人陪同才行。”刘大爷说,现在他与卫生院签了约,有了对口服务的家庭医生团队,只要打个电话,卫生院的护士们就会上门为我输液。

    南溪镇中心卫生院负责人介绍,这是重庆构建居家型医养结合模式的具体措施之一,居家老人可根据自身需求与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订个性化服务协议,购买个性化医疗服务。目前,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和健康管理率达到67%,居家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9.40%。260万老年人享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与此同时,为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医疗健康服务,重庆还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百千工程民生实事。在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预留医疗健康服务空间,采取嵌入医疗、医养协作等方式完善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并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社区养老设施和医养服务覆盖80%的城市社区、60%的农村社区。

    2018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建军一行到重庆考察调研时,对重庆在建设 “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养协作、居家医养”为主的4种医养结合模式所取得的实效给予了充分肯定。目前,重庆“高端有供给、中端有市场、低端有保障”的服务供给体系正逐步形成。

    此外,重庆还在护理职业学院开设老年保健与健康管理专业,在高职、中职院校护理人员培养中增加养老护理培训课程。还将采取建设市老年医学中心、建设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区县级医院附设失能老人护理院等九大措施实施失能老人护理能力提升工程,力争3年时间内,全市按户籍老年人口0.75%标准配置建设医疗机构长期护理床位。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