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我家变化大哟”
2022-08-16 14:10 来源:健康报
   7月的中益乡,草木葱郁,果实累累。

  中益乡,地处武陵山区的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曾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换乘3种交通工具,辗转3个多小时来到这里,实地了解脱贫攻坚情况。总书记踏着湿滑的石阶前往贫困户谭登周家看望,同扶贫干部、乡村医生等围坐在一起,勉励大家一起奋斗,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殷殷嘱托,拳拳深情。如今,谭登周的健康有了兜底保障,“连心小店”挂牌营业了,乡亲们的家门口建起了“放心医院”……中益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回忆起3年前总书记来到家里的情景,谭登周仍能说出许多细节:“总书记一来就拉着我们的手,和我们聊天,随和得很,从屋外看到屋内,还询问我们‘医药费花了多少,报销了多少’。”

  谭登周夫妇告诉总书记,自己由于伤病原因暂时丧失了劳动力,生活比较困难,但土地流转有分红、医疗有救助、低保有兜底,3间住房加固后都很结实,特别是医药费大部分报销了,自己只负担一部分,基本生活还是有保障的。总书记说,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是防止老百姓因病返贫的重要保障,这个兜底作用很关键。

  谭登周的病,主要是2018年那次受伤的后遗症。那年,谭登周去河边的一块地里挖坑,准备种土豆。他一边挖一边退,一不留神,突然一脚退空,摔下了七八米高的河坎,跌在河床上的乱石堆里,“一下就天旋地转,什么都不知道了”。幸好周围有人,谭登周被及时送至当地的县人民医院抢救。

  谭登周睁开眼睛,已是10天之后。住院4个月,花费近16万元,这对老谭家来说是天文数字。而得益于扶贫政策的保障,“自家只出了1万多元”,谭登周打心眼里感谢政府。

  谭登周在县医院住院,医保报销比例是90%,而且享受“先诊疗后付费”。“如果不是扶贫政策好,我坟头的草可能都这么大一堆了。”年近古稀的谭登周用双手比画了一个脸盆大的圆。

  出院了,还得养病。颅脑损伤、骨折、肺挫伤,恢复需要很长的时间。谭登周干不了重体力活儿,老伴患有风湿、高血压等慢性病,这个家因此陷入困境。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政府给谭登周安排了生态护林员的岗位,又为老两口办了低保。加上土地入股分红、养老保险等,老两口年收入能达到2万元。

  靠着脱贫攻坚政策,谭登周家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了。“这几年,我家硬是变化大哟!”谭登周笑得合不拢嘴。他一一介绍道,家里的老式电视换成了平板电视机,堂屋里多了个“大冷柜”,已在外成家的小儿子谭弟海去年返乡就近务工,其新的增收门路——“连心小店”挂牌营业了。谭登周还指着院坝里的那根太阳能路灯说:“现在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摸黑了。”

  群众健康有了定心丸

  走出谭登周家,来到中益乡政府旁的卫生院,一幢灰砖外墙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新建成的中益乡卫生院新院区。

  “我当时非常激动,完全像做梦一样。”中益乡卫生院院长蒋凤回忆,2019年4月15日下午5时多,总书记在中益乡华溪村村民马培清家房前的院坝里,与村民代表、扶贫干部、乡村医生等共话脱贫攻坚时,她第三个发言。

  “中益乡542户贫困户中,大约40%是因病致贫的。签约医生服务团队每个月到这些家庭入户巡诊一次,给患者测量血压、指导服药。卫生院每年为村民提供一次免费体检,并开展健康促进、心理辅导等更为细致和人性化的服务。”蒋凤把这些都汇报给了总书记。总书记指出,一定要做好医疗保障工作。

  如今,中益乡卫生院的诊疗环境改善了,服务能力提升了,成了群众家门口的“放心医院”。与旧的卫生院相比,新院区不光颜值提升,更丰富了内涵。新院区增加了病床和手术室,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DR等设备更新换代,全科医生增加到2名,经常有重庆市三甲医院的专家来开展义诊和业务指导,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

  “随着就医条件改善,许多村民更愿意就近就医,省去了去县城的路途奔波。”蒋凤介绍说。尤其是通过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石柱县人民医院远程诊疗,卫生院的医疗水平和应急能力得到提高。

  “前不久,村民代成伟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医院通过远程会诊平台联系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的医生,双方会诊后得出初步诊断,认为他可能是因食用野生笋而中毒。紧急情况下,卫生院新增的救护车派上了用场,很快将代成伟送到石柱县人民医院急救。代成伟在县医院重症监护室住院两周后康复出院。”蒋凤说,“如果没有通过远程会诊迅速作出判断,没有新增应急抢救系统,后果不堪设想。尤其是救护车上装有远程指导系统和抢救系统,给患者和医护人员服下定心丸。”   陈英 喻芳  杨莉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