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基层 从百姓需求起步
2022-07-28 10:04 来源:健康报
  强基层,一直是医改的核心目标之一。让老百姓更多地前往基层首诊、就诊,不仅有助于加快实现分级诊疗,也是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必然要求。2018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启动“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并于2019年2月开启了社区医院建设工作。这两项工作从老百姓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最直接的需求起步,围绕基层、服务基层,也“点亮”了基层。

把服务能力再往上拉一拉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2022年全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暨社区医院建设推进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截至2021年年底,对照标准开展自评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比例达到97%以上。

  据了解,在工作推开之初,为使基层机构干有目标、建有标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的相关标准,从资源配置、医疗卫生服务、业务管理等方面,确定了“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以此引导基层机构进一步完善房屋、设备、床位、人员等资源配备,加强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提档升级,重点健全临床、公共卫生、医技等科室设置。

  “总体上看,两项工作已经形成政府财政支持、基层机构广泛参与、服务能力整体提升的良好局面,达到了预期效果。”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两项工作,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累计有2.3万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设置的能力标准,累计建成的社区医院超过2600家,基层机构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比如,北京市的基层机构门诊量增幅长时间高于二级、三级医院;上海市推进社区健康服务向“功能社区”延伸,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和儿科诊疗服务全覆盖。

  基层机构服务能力标准提出了一系列指标要求,如在人员配备方面,卫生技术人员数不低于全院职工总数的80%;在诊疗病种方面,至少要能够识别和初步诊治50种常见病、多发病;在急诊急救服务方面,医务人员应掌握心肺复苏术、电除颤、腹腔穿刺术;能够开展清创、缝合、止血等急救技术。基层机构如要达到较高等级的标准,则达到有关要求的指标也越多。

  “考虑到我国区域发展不均衡,一些经济发展薄弱地区的基层仍存在短板和欠账,合理设置‘基本标准’能够起到逐级有序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几年前出台的标准进行了修订,优化调整了部分指标,对加强儿科建设,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老年人服务、儿童服务、中医药服务能力以及加强安全生产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形成了《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2022版)》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2022版)》。“下一步,将指导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照新版标准建设提升,把基层的服务能力再往上拉一拉。”上述负责人表示。

有效缩短“心理距离”

  2018年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调查显示,9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在地理距离日益拉近的同时,也要看到,老百姓对基层机构服务的使用率还有待提升,主要原因在于基层机构“软件”建设相对滞后,存在“硬件不硬、软件较软”的问题,老百姓对基层机构提供什么服务、解决什么问题、看多少种疾病、看到什么程度等能力的认知不够清晰。

  显然,这些家门口的医疗点通过两项工作正在逐步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由此发生的改变,也会对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产生重大影响。

  “建成的社区医院,平均开设床位92张、建有2个以上特色科室、诊疗病种达150种以上,普遍开展二级手术,部分能开展三级手术。基本建成的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平均覆盖4个乡镇10万人口、开设床位142张、设置12个以上二级临床科室、配备10种以上大型常用设备,开设2个上级医院专家工作室。”江苏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苏省累计建成社区医院210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160个,除了把常见病、多发病解决在基层,还为基层卫生人才的发展搭建平台。

  此外,山东省落实了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编制职称、公费医学生、齐鲁基层名医、业务院长、基层首席公卫医师等改革政策,增强基层岗位吸引力。“近3年,新进人员数量为流出数量的3倍。”山东省卫生健康委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省已为205.7万名基层患者开展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97.9万名患者根据需要接受三级医疗机构的协同服务。

  这些服务为尽可能抢救生命提供了保障。2018年以来,云南省累计投入4.2亿元推动基层慢病管理中心和心脑血管救治站建设项目发展。“目前已基本实现基层慢病管理中心全覆盖,50%的乡镇卫生院建成心脑血管救治站。”该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补短板,云南全省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2021年分别达到85.47%、82.83%,心脑血管救治站抢救危急重症患者数为21643人次,在基层机构实施溶栓治疗366例,强基层效果显著提升。

  “针对基层机构短板领域开展建设,能够有效缩短老百姓的‘心理距离’。”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比如,合理用药一直是基层机构的短板。新版标准突出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师的配备工作,提出每个机构至少配有1名药师,力争今年内消除药师空白点。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已经委托中华医学会研究制定了49种基层常见疾病的诊疗指南和28种合理用药指南,以此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临床合理用药的培训。

坚持数量服从质量

  通过推进两项工作,发热门诊、康复医学科、精神心理科等科室逐步在老百姓的家门口扎根。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今年还要力争实现基层机构中医馆建设的全覆盖,加大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力度。

  为“点亮”基层机构招牌、保障工作质量,湖南省选取卫生技术人员占比、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年诊疗人次数、次均医疗费用、药占比、资产负债率等关键性指标,开展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能力“100强、50强”评选活动,并向社会发布评选结果;贵州省建立“县级医院—县域医疗次中心(中心乡镇卫生院)—一般卫生院—村卫生室”梯次带动模式,把基层门急诊人次占比纳入对市县政府高质量发展考核,每年遴选400名卫生院骨干医师到三甲医院开展进修,把稳基层提升方向;江苏省依托大医院设置了37个基层特色科室省级孵化中心,采取科室对科室的方式对基层机构精准帮扶。

  “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既不能急于求成、搞‘大呼隆’,也不能无为而治、放任自流,要稳步推进,久久为功。”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力争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达到服务能力“基本标准”,一部分达到“推荐标准”。在此基础上,选建一批中心卫生院,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逐步达到二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开展社区医院建设则是既要全面推进,更要坚持数量服从质量,树立行业声誉,逐步提高水平。

  这位负责人强调,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要胸怀“国之大者”,站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国家重大战略的高度中谋划和推进,要与时俱进、顺应形势,补齐服务短板、弱项和空白,比如探索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拓展和优化“一老一小”服务、强化社区疫情防控等,发挥好基层机构的服务平台作用以及防治结合的功能和优势。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